抗战史迹-江津
  您的位置:首页 > 黑石山抗战遗址群
Ô 返回首页   Ô 返回上页  
在白沙镇南郊约4公里处,有一片山坡,山上散布者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总数约500多个的圆形黑色大石头,人们把这里叫做黑石山。石头上面长着一层绿色的苔藓,造型别致的亭阁建于其上,与小桥碧水相映成趣,叫人浮想联翩。黑石山不仅因其自然风光优美、人文荟萃而享誉巴蜀,更因有众多的名流在此留下墨迹而引起世人瞩目。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流寓大后方的政要、名流都曾来过这里,或发表演讲,慷慨陈词;或题词赋诗,抒怀言志,在这里留下了众多宝贵的遗迹。
资源搜索:  

鹤年堂


这座建于聚奎书院最高处的仿日式礼堂建筑,名叫鹤年堂,是1928年,聚奎书院的创始人邓石泉的儿子邓蟾秋出资修建的。邓蟾秋字鹤年,为纪念其兴学善举,将此处建筑取名鹤年堂。礼堂门口“鹤年堂”三个字,是于右任亲笔题写的。鹤年堂粉墙、板壁、青瓦的格调朴素典雅,与周围的古树、黑石、亭榭、小桥交相辉映,营造出一种禅宗式园林的气氛。礼堂设计在力学、光学、声学上都有极高的造诣。其内部装修参照意大利歌剧院形式,规模宏大,造型独特。正中设有讲台,与之所对的是上下三层座位,可容1400多人。一层集结着成排的主体座位,二层以包厢结构环绕全场,三层以居高临下的围合态势烘托全场向心气氛。它一反大多数礼堂把乐池隐藏在舞台下的做法,大胆地把乐台凌空置于舞台的上方,这样,观众不仅可以聆听乐队的演奏,也可观看乐队的整个演奏过程。环绕全场的雕花木窗栏构成会场的背景,整个会场庄严肃穆,被誉为“川东第一大礼堂”。  

作为聚奎的教学重地与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一百多年来,鹤年堂不仅见证了聚奎的荣辱兴衰,也浓缩了整个聚奎文化的智慧与灵魂。抗战期间,陈独秀、于右任、蔡元培等著名教授、学者、作家、文学家、教育家以及各界知名人士在此登台讲学或演讲,宣传抗战,留下了无数佳话。

时光虽然已经过去了80多年,讲台两侧的木柱上的对联“台高三尺引来遐迩方家显达,座满四厢成就古今奎宿英雄”,依旧醒目。走进这里,仍然能感受到当年的庄严肃穆和慷慨激昂。抗战爆发后,为躲避日机空袭,邓氏家族将1925年开办的私立新本女子中学也由遛马岗迁到黑石山,与聚奎中学为邻。于是,鹤年堂就成为聚奎中学与新本女中两校共同使用的礼堂。

两所学校每周都在鹤年堂召开周会,老师和优秀学生代表纷纷登台演讲,宣传抗战。当时,白沙作为大后方重要的教育中心,汇聚了众多知名学者,书院每到周末,都要邀请名人来校讲学。著名思想家、国学大师梁漱溟曾多次在此登台演讲,深受社会各界的欢迎和好评。加拿大国际友人文幼章作为第一个到白沙公开发表演讲的外国人,用英语做了支持中国人民抗战到底的演讲,聚奎学院教师吴汉骧全场做同步翻译。演讲中,全场不时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1940年,陈独秀来聚奎学院小住,,时任聚奎中学校长的周光午特地邀请他在鹤年堂内为全校师生作了长达40分钟的劝学、抗日演讲,受到师生们的热情赞扬。

这里,也曾有过一个被听众赶下台的演讲者。那天来演讲的,是一位澳大利亚牧师,他讲的不是如何抗战到底,而是鼓吹中国应该向日本求和。才讲了几句,全场的气氛顿时就凝重了。突然,一些进步青年纷纷跳上讲台,对牧师进行严厉的驳斥,台下也开始高呼“抗战到底”的口号,全场沸腾了,一起要求他滚出去。最终,这位牧师被灰溜溜地赶下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