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背景图
古镇最具特色的古建筑集中在引凤门、后河沟、会龙桥、火神庙街、文庙至万寿宫一线。古镇的古城墙已经破落了,只有很一小段城墙门依在。就这破落的古城门也布满电线,古城门上也修建了房屋。古城门已经没有了当年的雄姿和伟岸。古镇的旧屋老宅还有不少,大都因地势而建,纵向为街、横向为巷,平地为民宅,山地为庙主动。临街店铺门窗木雕精工彩绘,虽颜色剥落,仍可想象当年丰采。巷里民居四合院,天井居中采光排水,纵横居住四户人家。依山而筑的房屋,结构上都以封闭院落为单位,沿中轴线布置,几重进深,主次分明,有院、有廊、有多重偏院,各院之间有巷相连。大户庭院已经不多见了,古街的木门依稀。在会龙街,看见一间古朴的制秤坊,主人十分精细地在校对秤,反复修正和校对,以确保秤的精确性。主人告诉我们,他的制秤坊是古镇独一无二的,他制作秤的手艺也是祖传的。看见主人制作秤的认真劲和一丝不苟的精神,深切地感受到百姓心里也有杆秤。
安居古城誉为“华夏龙都”,是龙舞的起源地。据史料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安居属巴国的属地,当时的安居人都是巴人,属“板凳族”(巴人有七大姓氏,统称板凳族),就在那时,安居人在闲暇时,就用劳动工具进行表演,并仿生蛇爬行的动作,创造了“板凳龙舞”。同时在那时,安居人开始大规模养蚕,而蚕用来结茧的蔟具是用麦秆或稻草扎制而成的,蚕茧摘除后,人们就用蔟具挥舞以庆贺丰收,这就是稻草龙的起源。后来,安居人在生活的过程中,创造出了很多的龙舞形式,如:大儒龙、火龙、荷花龙、黄荆龙、棕片龙等。
镇域规模白沙全镇幅员面积237平方公里,辖24个村(社区),总人口14万人,主城区面积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2万,是重庆市第一人口大镇及重庆市重点发展的中小城市。民族以汉族为主,另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僳僳族、高山族、羌族等18个少数民族100余人。全镇现有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及外驻白沙机构200余个。
宗教节日,时在农历二月十九日。据传是日为观音大士诞辰。民间设观音位,蒸供敬献。时至今日流水寺,庙会十分火爆,祀观音的的习俗活动大体有:届期或其前后,吃斋茹素,谓之“观音素”;祷祝许愿、还原,多是妇女焚香舍物,祷祝以求子嗣,得嗣则还所许之愿。
涞滩古镇内的古庙建筑群体,始建于唐,兴盛于宋,重建于清,古镇附近曾有9宫(庵)18庙的传说,是道教徒佛教徒集中的聚点,兴盛之时道士僧人上千,回龙庙、张爷庙已成遗址,庙内两棵参天古榕和庙门犹存。清代建筑的文昌盛宫,解放后改作完小校地,其主体建筑尚存,其中保存有古戏楼,戏楼平台外栏木刻浮雕,艺术价值极高,令人叹为观止。主庙二佛古寺始建于唐,兴盛于宋,分上下两殿。其上殿坐落鹫峰山顶,占地5181平方米,分三个殿层,气势宏伟,宗教氛围浓厚。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玉皇殿、大雄宝殿(即佛爷正殿)和观音殿。左右分设社仓、禅房等建筑,呈四合院布局,尤其是大雄宝殿,殿堂正中原来的三尊泥塑金身的主佛高五米,栩栩如生,佛光闪烁。两侧泥塑颜身的十八罗汉五光十色,神态各异,活灵活现,让人望而生畏。
昔日纣王无道,大乱朝纲,群奸横行,百姓受辱,民不聊生。正值国难当头之际,昆仑山玉虚宫太乙无极混元教主元始天尊,命其得力门徒姜子牙身带子牙捧,背揹封神榜,下山兴周灭纣,解救黎民于水深火热之中。临行前元始天尊对子牙说:“你可去鹫峰山,造一神台,台上高挂封神榜,待兴周灭纣后在此招魂、斩将、封神。”
城寨建成后,古镇军民曾上演空城计:在山寨城墙遍插旌旗,又用竹席卷成园筒,用锅烟墨染黑,架在瓮城炮台上,远远望去,只见城门洞开,旗帜飘扬,火炮林立,森严壁垒。
在古镇苍苍莽莽的鹫峰山。山之巅有一小溪,溪水由龙船石蜿蜒迂回而下,形如游龙,直至山岩边,突然截住流水,水陆相互环绕,形成一个五千多平方米的“太极图”模样的“太极湖”。 
相传清道光十六年,永桂大禅师到涞滩二佛寺修补上殿。他从四面八方请来能工巧匠千余人,工匠吃住在涞滩,收工后进进出出,本来就十分繁华的老街变得更加热闹。
大雄殿中的玉佛释迦牟尼是从缅甸请回的,又高又重,怎样运进殿去安装成了难题。大殿两门,一前一后,前方大门坡坎多,运不去,后面小门高度和宽度都不够,进不了。玉佛进殿没有走这两道门,究竟是怎么运进去的?